创新性保护传统文化 商业新模式促文化产业转型

来源:本站更新时间:2017-04-27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济南报道

在聊城冠县,一曲酷似蛙鸣的伴奏,韵味独特的唱腔吸引了观赏者的目光,这是名副其实的地方小戏,更是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似于此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挖掘?如何保护?如何传承?这成为横亘在山东省文化保护从业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日前,山东省首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大会在济南开幕,“大会以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机制、有效载体、有效途径,推动山东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山东省政协副主席郭爱玲。
  “我们看《百家讲坛》,通过让明星教授讲授《论语》,把教授捧红了,书也大卖,也让大家看到了《论语》对如今商业文明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尤其是企业在做品牌和价值观塑造方面非常有益。”山东儒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贾轶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科研力量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传承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还需要借力资本。因为资本的独特发展模式就是要做独有IP,所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企业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兴蝶变中分得一杯羹。”葳蕤资本创始人王贤良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资本看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等收入人群的崛起,“生活美学”的个性化消费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为“文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资本对文化企业的追逐还将白热化,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逐,变得更为多元化。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推特色小镇概念,其实像潍坊的杨家埠就是最好的年画和风筝小镇,这样的概念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同时可以获得丰厚的商业回报。”贾轶表示,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创意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对物质资料生产的指导和控制,尤其是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走出去”的过程中,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更为难得。因此,助力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产业战略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已经成为现实发展的题中之义。

分享到: